2024年3月27-28日,大连海事大学幼儿园全体教师走进智能海洋装备科普教育基地,开启“从电磁波到深蓝科技”主题研学。活动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三大国家级科研平台联合支持,通过“理论+实践+观摩”三维模式,赋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解密电磁奥秘
在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张雅楠、张姗姗老师以无线通信为切入点,生动讲解电磁波原理。教师们手持信号发生器与数字存储示波器,亲手捕捉电磁波频率跃迁轨迹。当调节设备旋钮时,蜂鸣器声频与LED光频同步变化,抽象理论化作视听联觉的“科技交响曲”。“原来电磁波是‘会跳舞的隐形信使’!”教师们惊叹于电子元件随波形律动的神奇现象。


探秘海洋科技
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内,付先平教授团队团队演示了自主研制的智能作业机器人。在模拟复杂海况的动态水槽中,搭载机械臂的机器人精准完成海底检修作业,其环境感知系统实时构建三维海底地图。王简达博士、张鑫博博士以海洋牧场监测为例,阐释机器人如何化身“深海卫士”守护生态平衡。李海燕老师指导进行水下机器人实操体验。


在船舶污染监测实验室,王俊生教授团队展示了微流控光电传感系统。教师们透过显微镜,观察到芯片上发丝般精细的流道中,荧光材料正实时捕捉污染物分子。宋明珠副教授、张旭晖博士用“海洋环境CT机”的比喻,将高精传感技术转化为生动认知。


赋能幼教创新
参观结束后,教师们与科研人员围绕“科技启蒙教具研发”展开研讨。幼儿园教研组长李老师手持自组装的电磁感应装置表示:“这次研学既让我们触摸到科技前沿,更启发了将声光原理转化为趣味游戏的课程设计灵感。”




据悉,基地将推出《会跳舞的电磁波》幼儿科普资源包,并开放定制化研学服务,助力构建“玩中学”科学启蒙体系。正如基地负责人所言:“当教师眼中映出科技之光,便能为孩子点亮更璀璨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