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15周年,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集成创新,助力学校“双一流”智能船舶开发及运用技术、海底工程技术等六个主攻方向的科研发展,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举办了智能机器人与海洋大模型系列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由付先平院长、王新年教授、王洁教授主持。
6月8日,孙富春教授做了题为“具身智能的研究进展与思考”的学术报告;王军教授做了题为“特种机器人教学科研的一点思考”的学术报告;王瑀屏副教授做了题为“面向飞机制造智能车间的协同感知与数据管理方法研究”的学术报告;姚俊峰教授做了题为“厦门市社交型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学术报告。
6月9日,屠长河教授做了题为“空间智能-机器人从认知到行动的挑战”的学术报告;安山博士做了题为“消费级扩展现实与机器人视觉创新研究”的学术报告;方斌教授做了题为“机器人视触觉感知与操作”的学术报告;黑新宏教授做了题为“工业系统Safety+Security挑战与对策探讨”的学术报告;史雪松博士做了题为“服务机器人批量落地的关键技术探索”的学术报告;张益民博士做了题为“LLM和机器人结合的创新机遇”的学术报告;王硕研究员做了题为“基于视触觉感知的机器人灵巧操作”的学术报告。
本次学术报告的有助于广大师生了解学术前沿,拓宽学术科研视野,进一步加强了学院的学术交流氛围,为一流学科建设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新闻链接:https://www.dlmu.edu.cn/info/1002/75378.htm
专家简介(按报告顺序)
孙富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CAAI/CAA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兼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兼任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CAA)和中国认知科学学会(IACS)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兼任国际刊物《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AI and Autonomous Systems》主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CA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执行主编,国际刊物《IEEE Tra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 Systems》,《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副主编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s》编委。
王军: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主持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等。任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智能感知与无人系统创新平台主任,人工智能系主任等。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等。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学会级教学科研奖5项等。
王瑀屏:现任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学院 长聘副教授。研究方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机器人操作系统。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数据库领域顶级会议VLDB,编程语言领域顶级会议OOPSLA,操作系统领域顶级会议USENIX ATC,计算机系统领域顶级期刊IEEE TOC,机器人系统领域顶级会议ICRA、IROS,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期刊会议IEEE TVCG、ICCV等。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联合重点项目。CCF智能机器人专委副秘书长。
姚俊峰:厦门大学电影学院、信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电影学院副院长,闽台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从事研究范围为社交型机器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孪生技术研究。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曾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企业委托等各级项目共9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7项,受理发明专利7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6篇,完成学术著作10部,获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屠长河: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主任,CCF智能机器人专委、CAD/CG专委副主任,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3D视觉和智能机器人。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在ACM SIGGRAPH、ACM TOG、NIPS、ICRA、TIP等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GGRAPH 2023 最佳论文奖(中国大陆首次)和国际实体与物理造型大会 SPM 2020,2023最佳论文一等奖,欧洲图形学大会Eurographics 2020最佳论文提名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
安山: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BCS Fellow),IEEE、CCF、CSIG、CIC高级会员,IAPR会员。主导上线京东AR试妆、AR试鞋等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AR试妆为京东引单GMV超20亿元,AR试鞋为国内首创,项目成果登上京东2020年中期财报。近五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的项目总金额约2500万元。学术方面,已发表论文44篇。1篇论文获评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 2021-2022、2022-2023十大高引论文。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6项,美、日、俄专利8项。为AAAI(2022-2024), IJCAI(2021-2024), MM(2019-2023)程序委员会委员和PRCV2023领域主席。是TMI,TMM、TNNLS、PR、RAL等10余个SCI期刊和ICCV、ECCV、ICRA、IROS等20余个高水平国际会议审稿人。获202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ing Systems and Techniques最佳论文奖。
方斌:北京邮电大学“拔尖人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等。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杰出会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模型论坛执行委员,IEEE 高级会员。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RO、Soft Robotics等高水平期刊及ICRA等会议论文上百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获得国际会议/国际期刊最佳论文奖8项。作为首席客座主编在多个SCI国际期刊组织了机器人灵巧操作的专刊。多次带领学生在国际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冠军,曾被清华大学评为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研制的触感灵巧手入选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同时获得了IEEE仿生机电及机器人技术委员会“早期职业生涯奖”、ICRA 2024 New Generation Star、中国指挥控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北京市“创新大工匠”,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黑新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系统安全及其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与智能化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与智能化”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CCF杰出会员,兼任陕西省网络计算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研发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10余项。
史雪松:复旦大学博士,高仙机器人算法总监,在商用清洁机器人部署量级提升过程中带领团队攻克诸多算法问题。曾任英特尔研究院主任研究员,为英特尔自主移动机器人软件包的主要算法贡献者,OpenLORIS系列数据集作者,IROS 2019 Lifelong Robotic Vision Challenge竞赛主席。史雪松博士曾于信号处理、机器人学和计算机视觉的顶级学术会议与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拥有十多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方向的国际专利申请,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常务委员。
张益民: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服务机器人的持续学习、个性化LLM等。张博士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研究,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是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候任理事。
王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席教授;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299专家;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机器人操作技能学习、水下仿生机器人等研究。主持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一等奖 2 项,省部级二等奖4项;合著图书4本,发表SCI/EI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余项;主持制定机器人国家标准2项。